世间有一种情感,至真至美,至纯至深,这种情感就是相思之情。古往今来,多少文人墨客笔下都有着相思的身影,如王维笔下的红豆传达着他的相思,李商隐的“直道相思了无益,未妨惆怅是清狂”也在诉说着他的相思。而我们今天要讲的这首词,是北宋婉约派词人晏殊的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》。
都说优秀的人必定是从小就很优秀,晏殊就是这样,他5岁就能创作,有“神童”之称,14岁得到皇上的赏识,被赐同进士出身。此后多年,他一直在朝廷中担任要职,最高官拜宰相,因此他也被称为“宰相词人”。在文学上,他善诗善词,尤以词最出名,由于他开创了北宋婉约词风,所以又称他为“北宋倚声家之始祖”。
这首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》便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,也是宋词里颇负盛名的一首写相思离情的词。这首词里下阕的那句“昨夜西风凋碧树,独上高楼,望断天涯路”更是名句,千百年来都为人称颂。但这句词结合整首词来看更有意境,所以,一起来欣赏这首词吧。
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》北宋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,罗幕轻寒,燕子双飞去。明月不谙离恨苦,斜光到晓穿朱户。昨夜西风凋碧树,独上高楼,望断天涯路。欲寄彩笺兼尺素,山长水阔知何处。
从“菊花”“西风”“碧树”这些意象来看,此时应是初秋时节。初秋的一个清晨,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烟,兰花花瓣上还沾着露珠,却又像在默默引泣。烟雾,露珠原本是自然中的平常之景,此刻在主人公眼里却添了一分愁苦与悲伤。王国维说:“以我观物,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。”主人公内心满是哀愁,移情于景,故平常之景也似乎弥漫了哀愁。
那罗幕也透着点点轻寒,一双燕子从眼前双双飞过。这“罗幕轻寒”,既是指天气的寒冷,更是主人公内心的寒冷,而那“双飞燕”更是反衬出了主人公的孤独,燕子成双成对,自己却只能顾影自怜。这种哀怨,又蔓延到了月亮,月光斜照,本是常景,主人公却说它不懂自己的愁苦之情,自顾自地斜照朱户直至破晓。看似无理,其实体现了主人公心中的痛苦与愁怨。曾有一句歌词,这样唱到:“思念像苦药,竟如此难熬,每分每秒。”相思很苦,很是煎熬,所有的这一切,都是因为那个人,尽管很苦,但还是忍不住会想,挥之不去。
思念难放,主人公在清晨“独上高楼”,这便到了下阕,“昨夜”承上阕“到晓”,“独上”对应“双飞”,结构严谨,时间脉络清晰。昨夜西风把绿树吹得都凋零了,自己独上高楼,望着那延伸到天涯远方的道路。想必主人公是一夜未眠,才清楚地记得昨夜的西风,绿树的叶子都吹落了,这风该是多么惨烈,一种萧瑟之感扑面而来。望尽天涯路又给人一种苍茫辽阔的感觉,凭栏远望,任凭望穿秋水也不见那个人回来,这是何等的惆怅!想给那个人写信,但山长水阔,世界之大,那个人又在哪里呢?情意绵绵回味无穷,相思离别之情跃然纸上。
古时候,想要联系一个人只能靠书信,不像现在发信息打电话或者视频通话这样快捷,因而,那时的相思似乎比现在更煎熬。木心先生的《从前慢》中说道:“从前的日色变得慢,车、马、邮件都慢,一生只够爱一个人。”对于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》中的主人公来说,一切大概就是这般的慢吧,因为等待,因为思念,因为哀愁,因为那个他,所以一切都过得很慢,正所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。但正因为这种煎熬,才让相思之情变得弥足珍贵,就像阔别已久后的再次相遇一样珍贵。
一曲蝶恋花,唱尽相思苦,不知道你们现在有没有正在怀念的人,是不是也和诗词中的主人公一样怀着离别的愁苦与相思的煎熬呢?如果你也在怀念那个他,可以留言和我们一起分享你的故事哦~